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歷史學家說了,袁世凱是攫取的革命黨的勝利果實,因為道理很簡單,袁世凱只是搭了革命黨起義的順風車。其實事情不是那麼看的,誠然,沒有革命黨就沒有民國,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如果袁世凱不跟革命黨合作,想要推翻滿清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或者說,不可能。不能說因為是革命黨首先舉事推翻的滿清,我們就說功勞都是革命黨的,實際上,當時孫中山都恭維袁世凱是中國的華盛頓,這說明袁世凱還是很有人氣的,連孫中山也認為他對於建立民國厥功至偉。革命黨起義無數次,結果成功的寥寥無幾,而且大多數讓人看不到共和的希望,這回能夠那麼順利的讓清廷讓位,沒有袁世凱的支援是難以想象的,先不要管袁世凱打得是什麼算盤,至少從事實上來說就是如此。

所以,如果要說促成共和的功勞,袁世凱就算不是最大,至少也不比革命黨差——即便他搭了革命黨的便車。當然,袁世凱本人不喜歡共和,以後我們也將發現,他是個實實在在的獨裁者,有一顆皇帝的心。但是就事論事,革命黨能在打響第一槍之後迅速讓滿清退位,袁世凱絕對是決定性的,至少在當時的中國,袁世凱被認為是最適合當國家元首的,國內的立憲派和國外的洋人都是這個論調。而孫中山其人只是在革命黨內素有威望,而在對整個政局的影響力上,他無法與袁世凱相提並論。政治是講究實際的,試想當時如果讓革命黨掌權會出現什麼情況呢?首先洋人的態度會比較曖昧,當然孫中山可以透過一些政治手段換取他一直存有好感的比如日本的支援——事實證明,後來孫公也想過那麼幹,但是這跟袁世凱的賣國求榮有何區別?難道就因為他是孫中山,名聲好,就可以另眼看待?另外,沒有足夠的實力對國內的各派勢力進行整合,比如在地方上實力突出的立憲派,以及滿清時期的一些政治元老,這些勢力是革命黨沒有能力控制的。只有袁世凱這樣在當時還算中性,而且軍力雄厚的人物才能控制住局面,不管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政治人物,至少在當時,他是唯一的選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