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身上的這件新派人物的外衣給予他很多的方便,洋人,革命黨都覺得這是個可以共事的人,所以和談之局便是水到渠成。武昌派受到袁世凱的壓迫倍感壓力,有和談之心可以理解;革命黨中的大佬則已經有人被袁世凱拉下了水,這個被拉下水的要人不是別人,正是汪精衛。汪精衛很早便追隨孫中山,但是革命黨屢戰屢敗的狀況讓他逐漸產生了搞恐怖襲擊的想法,於是在1910年,汪精衛幹出了一件令同盟會同仁側目的大事,就是刺殺時任攝政王載灃。汪精衛可謂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雖事有不諧,但汪精衛血性書生的名號傳遍天下,汪精衛在同盟會內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風頭正勁。此時袁世凱正加緊和汪精衛聯絡,試圖利用汪精衛在同盟會中的影響力促成此事。
其實,革命黨人中有和談想法的何止是武昌派和汪精衛,事實上,大多數南方革命黨人都有和談的意思。革命黨有此意願當然是因為實力不濟,革命黨雖然氣勢洶洶,在短時間內便促成各省獨立,但是後繼乏力,難以支援。首先,革命黨人難以得到地方士紳的支援,而在清末實力強大的立憲派也多偏向於袁世凱,因此革命黨沒有穩定局面的能力;其次,革命黨財政緊張,軍餉無著,難以和北洋軍長期抗衡;再次,革命黨各地缺乏聯絡,組織渙散,難以形成合力;因此,革命黨要和談完全是形勢所迫,雖然因為滿清犯錯佔了便宜,但是真要跟袁世凱這個實力人物對抗,革命黨確實還是缺乏火候。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