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林逋梅妻鶴子,留下的詞僅有三首,其中《點絳唇》尤為膾炙人口: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餘花落處,滿地和煙雨。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
佳人香消玉殞,金谷園已然無主,只有滿園綠草瘋長,風雨無阻。春天已經落幕,和著瀰漫於空中的細雨,餘花作最後的飄舞。在黯然銷魂的黃昏,又聽到聲聲離歌,催促著執手相看的雙方各自走向前途。分別已不可避免,漂泊成為定數,只有無邊的芳草佈滿各個方向的道路。林逋此詞狀春殘日暮之景,抒依依惜別之情,意境朦朧而又幽微,一種無言而落寞的情緒瀰漫其中。
據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七載:“梅聖俞在歐陽公座,有以林逋《草》詞‘金谷年年,亂生青草誰為主’為美者,聖俞因別為《蘇幕遮》一闋云云。歐公(歐陽修)擊節賞之。”梅聖俞即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他聽到有人讚譽林逋的詞,不由技癢,於是即席寫了一首同題材的詞作即《蘇幕遮》來一較高低。詞雲:
露堤平,煙墅杳。亂碧萋萋,雨後江天曉。獨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長亭,迷遠道。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大堤上芳草芊綿,露珠閃耀,遠方的別墅在隱約中傳達出美好。當雨水漫過大地,離離芳草洗卻鉛華,把自己單純的綠意融入到天空蔚藍的色調。翩翩少年穿著青袍迤邐而過,任鮮嫩的草色順著衣角迅速奔跑。可是,年華似水、流光如刀,青春也一變而為衰老。長亭錯落,遠道綿邈,芳草阻斷歸路,王孫尚在飄搖。梨花落盡,春事又了,殘陽瀉地,煙蕪已老……這首詞傳達出官宦生涯的普遍哀愁,上闋的瀟灑風神到下闋一變而為迷惘,這種幽怨的情懷像殘陽中下墜的梨花一樣漸次蒼白。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