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的相貌雖然極其醜陋,慘不忍睹,有“溫鍾馗”之稱,但他從小就很聰明,讀了許多書,才思敏捷,很會寫文章,尤長於詩詞,在當時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溫庭筠還善於鼓琴吹笛。《舊唐書》本傳說他“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豔之詞”。《北夢瑣言》則說溫庭筠“才思豔麗,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所以時人又稱其為“溫八叉”。所謂“叉手”,顯然並非指兩手叉腰,而是雙手十指呈交叉狀態疊放在一起,每做一句詩重複一次。這可能是溫庭筠沉吟思考時的一種習慣性動作。在我國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數步成詩之說,而像溫庭筠這樣八叉手而成八韻者,再無第二人。
說到溫庭筠“吹拉彈唱”的本事,《歷代詞話》卷二甚至說他“有絲即彈,有孔即吹”。意思是隻要有弦兒的東西他就能彈出調來,有眼兒的東西他就能吹出曲來,由此不能不佩服他的神奇本事。
然而天妒英才。因為莫名其妙地被捲入宮廷政治鬥爭之中,所以年過四十的溫庭筠仍舊是一介布衣。他並不是沒有參加科舉考試,但總是名落孫山。自己考不取進士,卻生就一副俠義心腸,常常在考場內幫助別的考生,因而贏得“救數人”的綽號。考場救人,雖屬不該,卻也能看出溫庭筠確實具有不凡的才能。
溫庭筠不但才高八斗,而且放蕩不羈。《舊唐書》本傳說他“初至京師,人士翕然推重,然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豔之詞。公卿家無賴子弟裴誠、令狐縞之徒,相與蒱飲,由是累年不第”。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