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後周恭帝即位之後不久,李重進移守揚州,張永德改鎮許州。這個時候,殿前司大權在握的朝臣依次為:都點檢趙匡胤、副都點檢慕容延釗、都指揮使石守信、都虞候王審琦;掌握侍衛司實權的將領依次是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進、副都指揮使韓通、都虞候韓令坤、馬軍都指揮使高懷德、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五人。留在京城中的禁軍將領除了韓通一人之外,其他盡數為趙匡胤的兄弟夥與好友。從後來韓通被殺就可以知道,就算是他放棄抵抗,一心做新朝順臣,怕也難逃誅戮。

清人趙翼有言【王政不綱,權反在下,上凌上替,禍亂相尋,藩鎮既蔑視朝廷,軍士亦脅制主帥,古來僭亂之極,未有如五代者。】五代只有短短五十三年的時間,卻冒出了十多個皇帝。所有上位的皇帝都是與禁軍的擁戴相關,禁軍將領更在王朝的更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喜歡讀書、思考的趙光義對於這種情形知之甚詳,一個大膽的念頭在他年輕的心中萌生。‘天時、地利、人和皆備,風水輪流轉,今天到趙家!為什麼不可以化家為國呢?’主少國疑時候,是王朝易手的最佳時間。每一個野心家都不會輕易放過這種千載難逢的良機的。

如果把首倡此議的功勞歸於他名下,怕也與史實不符。趙匡胤早已經有意於此,更在世宗在世之時,就蓄意構築他的智囊團了。其中首席幕僚就是鼓吹‘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趙光義只能算是第二位。其他更有呂餘慶、劉熙古、沈義倫、李處耘、楚昭輔等幾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