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本人的拙見,整部書的‘戰術’思想,就是八個字: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攻打敵人沒有防備的地方,出兵於敵人意想不到之處。
就是要抓住“軟肋”,如同高手對決,比武過招時並不是硬碰硬,拳頭對拳頭,而是用‘硬’的拳頭去打臉、鼻子、眼睛、腹部、胳肢窩等‘軟’的部位,甚至是“下盤三角區”這樣的隱密部位(貌似有些陰損%¥¥#@#……)。
這也就是“揚長避短”,用自己的長處消滅敵人的短處。
正合了《易經》的陰陽思想:有陰必有陽,有強勢必有弱處,就看你找得到找不到了!
要說到這游擊戰術,威震天下的恐怕要屬13世紀的蒙古騎兵了。
這個既被視為歐亞大陸的“災星”、又被後世誇耀為“上帝之鞭”的草原民族,依靠其強悍的戰馬,利用速度優勢,打敗了一個又一個對手,征服亞洲歐洲各國家民族。
歐洲人始終認為蒙古軍隊的數量極為龐大,對他們充滿恐懼,其實愚蠢的歐洲人錯了,蒙古騎兵西征的數量少得可憐。事實上,蒙古騎兵在任何時候都無法一對一地戰勝歐洲的重灌甲兵,歐洲人的長矛和重劍殺傷力也遠大於蒙古人,歐洲的馬也遠比蒙古馬高大——唯一的原因,是蒙古人打的是“游擊戰術”!
這種可怕的“游擊戰術”的打法往往是這樣:面對身披鐵甲的歐洲重灌步兵,蒙古騎兵以不到敵軍1/10的數量,進行小範圍侵擾,聲東擊西,以遠距離的包抄迂迴、分進合擊為主。他們常常上百里地大規模運動,讓敵人很難預料;一小部分騎兵不停地騷擾敵軍,受攻擊後後撤,待追擊的敵軍隊形散亂疲憊時,早已四面包抄的騎兵則在一陣密集的弓箭射擊後蜂擁而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