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恨水
《啼笑因緣》作者是張恨水。北京青年樊家樹到天橋遊樂,認識賣藝為生的關壽峰,壽峰女秀姑更暗戀家樹。其後家樹偶遇唱大鼓的少女鳳喜,相互愛慕,樹更助喜擺脫賣唱生涯,供她讀書。家樹雖得富家女何麗娜垂青,亦專情如一。其後,鳳喜三叔貪圖富貴,使喜親近劉大帥,劉更迫喜作妾,喜不知如何是好。劉大帥以殺家樹威迫鳳喜作妾,喜含淚應允。其後樹與喜重聚,二人餘情未了,一次私會後,事情為大帥知悉,喜被拷打成瘋。壽峰與秀姑冒險助樹救出垂危的喜,更把大帥殺死,可惜壽鋒亦中槍而亡,臨終將秀姑託付家樹照顧。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曹文軒
《青銅葵花》作者是曹文軒。小說人物鮮活靈動,敘事簡潔流暢,文字純淨唯美,意境高雅清遠,情感真摯深沉,充盈著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真情真性,閃耀著人道主義的光輝。作品寫盡苦難,將苦難寫到深刻;寫盡美好,將美好寫到極致;寫盡大愛,將大愛寫到充滿生機與情意。這種對苦難、對美好、對大愛的細膩描寫和詠歎宛如一股溫暖清澈的春水,將溼潤和純淨每一個讀者的眼睛和心靈,牽引人們完成對生命中真、善、美的永恆追尋。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王小波
《黃金時代》作者是王小波。其中黃金時代一篇,從二十歲時就開始寫,到將近四十歲時才完篇,其間很多次的重寫。現在重讀當年的書稿,幾乎每句話都會使我汗顏,只有最後的定稿讀起來感覺不同。這篇三萬多字的小說裡,當然還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我看到了以後,絲毫也沒有改動的衝動。這說明小說有這樣一種寫法,雖然困難,但還不是不可能。這種寫法就叫作追求對作者自己來說的完美。我相信對每個作者來說,完美都是存在的,只是不能經常去追求它。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莫言
《生死疲勞》作者是莫言。敘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國農村50年的歷史,圍繞土地這個沉重的話題,闡釋了農民與土地的種種關係,並透過生死輪迴的藝術影象,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農民的生活和他們頑強、樂觀、堅韌的精神。小說的敘述者,是土地改革時被槍斃的一個地主,他認為自己雖有財富,並無罪惡,因此在陰間裡他為自己喊冤。在小說中他不斷地經歷著六道輪迴,一世為人、一世為馬、一世為牛、一世為驢……每次轉世為不同的動物,都未離開他的家族,離開這塊土地。小說正是透過他的眼睛,準確說,是各種動物的眼睛來觀察和體味農村的變革。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馮驥才
《一百個人的十年》作者是馮驥才。十年浩劫,劫從何來?反思這一段中國繞不過去的歷史,作家馮驥才歷二十年,為曾經歷者留言。文革完結已近三十年,植根於民族性深處的陰霾卻始終未曾散去--回首歷史,他們曾傷痛的過去只化作了一個個名字和一段段故事;記住歷史,當歷史已經銘刻在恥辱柱上時,或許只有做到不忘卻,才可以不再重複這永不堪回首的十年夢魘!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王曉方
《市長秘書》作者是王曉方。一場血雨腥風的腐敗大案後,市長秘書雷默在目睹了服務多年的常務副市長張國昌被執行死刑後,心靈經受了煉獄般的苦難。當他把良心放在生命的天平上時,所有苟且偷生的人都失去了生命的重量。當雷默再一次目睹了好友遲小牧被捲入腐敗旋渦而慘遭殺害之後,他躲在女人懷抱中的一絲溫暖也驚得煙消雲散。情人醜兒的死,終於促使雷默去神山聖水尋找靈魂能夠永生的心靈莊園。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龍應臺
《野火集》作者是龍應臺。龍應臺常常針對一種社會現象,一類具體事物,甚至於一個人、一句話、一件事,給予無情的透視和直接的批評,馬上讓人心有慼慼焉。這些事,就發生在周圍,看得見,摸得著,那麼具體、實在、確切;而內中的緣由、涵義、影響、作用,常人似乎無所感,一經點破;立時豁然開朗。此次重新編整後推出的《野火集》,除了保留作者當年的野火文字,附加了作者對此文的感言,或對當時時代背景的補充說明,或觀照了對文章產生的現實意義。並邀請二十位華語文學名人如柏楊、餘秋雨等,為文或追憶或評析走過野火時代的臺灣。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路翎
《財主底兒女們》作者是路翎。本書是一部描寫封建大家族的力作,是著名現代作家路翎的代表作。小說透過描寫蘇州首戶蔣家的分崩離析以及第二代子女的不同思想歷程,試圖歷史地探討抗戰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整個作品的廣闊生活背景,展現了中國社會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動盪不安的歷史畫卷,揭示了這一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發展和生活道路,真實地寫出了中國新一代資產階級的生成過程以及他們的分化沉浮。小說主觀色彩強烈,人物心理刻畫深刻、細膩。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龍應臺
《人在歐洲》作者是龍應臺。《人在歐洲》是龍應臺旅瑞一年多的心路。它詳盡、形象地顯現了龍應臺目前的關注點:就地球村的整體文化而言,“白種文化”的絕對強勢所造成的世界同質化傾向,對“弱勢文化”中的作家無疑是一種危機,一種威脅;有些基本信念,比如公正、自由、民主、人權等等,必須超越民族主義的捆綁;“弱勢文化”中的作家或許應該結合力量,發出聲音;談四海一家,必須先站在平等的立足點上。假如把《人在歐洲》的多數篇什概略地分類,不外乎有這麼幾種。一,談社會,如《清道夫的秩序》 、 《番薯》、《斜坡》、《思想欄杆》等。二,談人生,如《給我一箇中國娃娃》、《燒死一隻大螃蟹》、《阿敏》等。三,談文學,如《詩人拎起皮箱》、《視大獎·必藐之》等。換一個角度,從關懷面的寬泛和集中,還可以劃分:談國際問題,如《德國,在歷史的網中》、《醜陋的美國人》、《慈善的武器工廠》等;談臺灣問題,如《臺灣素描》、《臺北遊記》等。實際上,二者融為一體,她議國際問題,總是把臺灣作為參照物件,議臺灣問題,無不置之於國際環境的大背景之中。一以貫之的,是力倡開闊的、平衡的、健康的世界觀:在彼此息息相關的世界裡,把人的價值擺在首位,從心靈的層面上真正地尊重人、關愛人。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玄色
《啞舍1》作者是玄色。啞舍裡的古物,每一件都有著自己的故事,承載了許多年,無人傾聽,因為,它們都不會說話。默然等待千年,只為再此相遇。古物背後的歷史,歷史背後的人生。它們在歲月中浸染了成百上千年,每一件,都凝聚著工匠的心血,傾注了使用者的感情。每一件,都屬於不同的主人,都擁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件,都那麼與眾不同,甚至每一道裂痕和缺口都有著獨特的歷史。誰還能說,古董都只是器物,都是沒有生命的死物?這是一本講述古董故事的書,既然它們都不會說話,那就讓我用文字忠實地記載下來……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白先勇
《臺北人》作者是白先勇。白先勇的《臺北人》,是一本深具複雜性的作品。此書由十四個短篇小說構成,寫作技巧各篇不同,長短也相異,每篇都能獨立存在,而稱得上是一流的短篇小說。但這十四篇聚合在一起,串聯成一體,則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說之幅面變廣,使我們看到社會之“眾生相”,更重要的,由於主題命意之一再重複,與互相陪襯輔佐,使我們能更進一步深入瞭解作品之含義,並使我們得以一窺隱藏在作品內的作者之人生觀與宇宙觀。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張海帆
《冒死記錄》作者是張海帆。講述了一個普通的公司職員.無意間發現了自己背上有一塊正在迅速消失的藍斑之後,他的生活方式完全改變了,整個世界不再是他眼中原來的輪廓,強悍的對手、巨大的神秘組織似乎無孔不入.這一切就在你我的身邊……也許你的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卻揭開了巨大黑幕的一角,黑幕後是怎樣的一個世界?看似結束的背後.另一個故事卻突然展開……黨醒、掙扎、迷失……所有的命運起始於三十多年前的一個人身上……一切都那麼真實,一切都那麼匪夷所思。
最近更新 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