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11-05 18:44:55
皇帝一生氣,立即砍了兩位敗將的腦袋,任命哥舒翰為皇太子先鋒兵馬元帥,統領二十萬大軍出征禦敵,去前線鎮守潼關,並親自在勤政樓犒勞他,滿朝文武百官皆到郊外為其餞行。高適因為是哥舒翰的幕僚也被唐玄宗高看一眼,在危難關頭,被突擊提拔為拾遺,後轉監察御史,輔佐哥舒翰鎮守潼關。
皇帝的決定沒有錯,不久哥舒翰就收復了黃河九曲之地。這次戰役,不僅是哥舒翰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成功,也是高適在哥舒翰幕府期間所經歷的頭件大事,正在前線的他還曾寫詩予以歌頌。但對這一重大事件,卻有不少人認為是哥舒翰“窮兵黷武”的罪證,而高適為此所作的詩歌便是為“非正義的戰爭”“進行了歌頌”,甚至是“用他們的筆和劍支援了不義戰爭”,“狂熱地歌頌起唐王朝統治者所實行的民族壓迫”;而他詩歌中所表現出的愛國思想在一些人的眼裡也成了卑鄙行為,等等。總之這個歷史事件從此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汙點。
面對動亂,皇帝唐玄宗也有錯誤的時候。他千不該萬不該又給哥舒翰派了個權力更大的閹貨李大宜做監軍,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忘得一乾二淨。要知道,這個李大宜不僅不懂軍事又喜歡裝酷,逼著哥舒翰領著老弱病殘放棄天險跟安大胖子打野戰,輕輕鬆鬆地報銷了哥舒翰的一世英名,使其被安祿山活捉,導致潼關失守。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