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海上生明月”這意境雄渾的詩句,和謝靈遠的“池塘生春草”;鮑照的“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詩人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一樣,讀起來那麼平淡無奇,卻渲染出了一種波瀾壯闊的氣象。而與“天涯共此時”類似的,前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後有蘇軾《水調歌頭》詞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儘管同是寫月的名句,旨意也大抵相同,但體裁完全不同,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有其妙。張九齡緊緊用了這兩句就將詩的題意全部收攝,得來毫不費力,渾然天成,以致有人稱他的詩為“唐之離騷”,而他的經歷和屈原又是如此相似,都是居高位,一心盡忠國家,而後遭到奸人陷害,目睹國家由盛而衰,自己卻再也無能為力。

情意綿綿處,張九齡暗用陸機的“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兩句詩意,翻古為新,悠悠托出不盡情思,詩至此戛然而止,只覺餘韻嫋嫋,令人回味無窮。整首詩燦如珍珠,美不能言,這其中究竟積累了多少深情?

記得還在南北朝的時候,有一位姓劉名晝的文論家說:“梗楠鬱蹙以成縟綿之瘤,蚌蛤結痾而銜明月之珠。”而在一千多年後的十九世紀,德國的詩人海涅幾乎用同樣的話語表達了他對於詩的詮釋:“詩之於詩人,是否象珠子之於可憐的牡蠣,是使他痛苦的病料。”而那位以《包法利夫人》而聞名世界的法國作家福樓拜也說:“珠子是牡蠣生病而成。作者的文筆卻是更深沉的痛苦的流露。”他們的思維超越了時間和空間,在迥然相異的處境裡達到驚人的一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