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陳曉明說:“是下面鄉鎮學校的。他星期天來市裡新華書店買一本書,有人給了他一百塊錢,讓他做這件事。他後來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市局說明了此事,他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人,經過調查沒有任何嫌疑。據那孩子說,委託他的是一個身高在一米七零的年輕人,騎著一輛摩托,戴著頭盔,他既沒有看清那人的臉,也不知道那摩托車的車牌,型號等等,總之他一無所知。”
“他憑什麼斷定那是個年輕人呢?”
“憑直覺,從聲音,動作,衣著上判斷的。”
“到底有多年輕?二十左右,還是更大?”
“據他說可能在二十左右,或者還小。但這被大多數人認為不符合犯罪人的特徵,這孩子的判斷也的確做不得準。”
“什麼叫不符合犯罪人特徵?犯罪人是什麼特徵呢?這需要從證據出發去判斷,而不是憑想象,靠先入之見,如果我們起初就錯了呢?”我雖然也認為這不符合陳曉莉一案的犯罪人特徵,但我仍然要提出這個問題,因為我覺得不應該陷入到某種框框中,這個案子至今沒重大發現,絕對是哪裡出了問題。
“這話說得好!”陳曉明表示贊同,他說:“但是他們對犯罪嫌疑人的判斷也來自相關證據,及犯罪行為分析,這一點我們也要注意。”
“帶頭盔的傢伙也可能是外圍分子,甚至也可能是僱傭的,你們沒試試找找他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