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4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4-10-26 19:41:57

繼續討論:(附錄:垂沙之戰的經驗教訓)

前308年至前307年的宜陽之戰,韓國遭到秦國的進攻,它很清楚自己不是秦國對手,應該產生過向其他國家求援的想法.問題是,當時它能向誰求援?由於惠王后和武王后的特殊關係,魏國有僥倖心理,它認為秦國不會把韓魏兩國一視同仁,看作是同樣的擴張目標,所以魏國沒有援助韓國以免得罪秦國.楚懷王已經在岸門之戰當中盡情地忽悠了韓國一把,韓國當然不可能自取其辱,再次信任楚懷王的好心.想來想去,能夠援助韓國的只有齊國,可是當時丹陽-濮水之戰結束不久,齊國還比較虛弱,再加上齊國距離韓國有點遠,中間隔著宋國,魏國的領土.魏國不幫忙的話,齊軍無法抵達韓國,遠水救不了近渴,韓國也指望不上齊國.所以,自始至終,韓國在整個戰爭期間只能獨自抵擋秦國的攻擊.

秦昭王即位後,惠王后和武王后都被逐漸清除,秦國改變計劃,決定向韓魏兩國同時發起攻勢,而這一時期,孟嘗君也開始在齊國掌權,他提出的戰略以反秦為目標,沒有對周邊國家進行擴張的野心,所以自然地受到韓魏的響應和歡迎.由於不斷遭到秦國攻擊,韓魏已經把秦國視為主要威脅,和孟嘗君的反秦主張有了基本共同點.現在,楚國倒向秦國後,韓魏和齊國又同時把楚國當作敵人,齊韓魏三國的立場進一步接近,結盟的條件完全成熟,水到渠成.楚懷王對形勢判斷有誤,他沒有想到,自己的行動不經意間促進了韓魏和齊國的最終聯手.齊韓魏三國同盟成立後,這個同盟的力量和秦楚同盟起碼是不相上下的,結果到了最後楚國連短期利益也撈不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