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10-18 13:29:54
繼續討論:(附錄:垂沙之戰的經驗教訓)
舉個例子,戰國策中有蘇秦身佩六國相印,指揮六國抗秦的故事,如果後來讀到這個故事的人當真了的話,他就等於高估了當時秦國的威力,在蘇秦生活的年代秦國還沒有這麼強大,以至於需要包括強大的齊國在內的六國都聯合起來對抗它.事實上,我們在前面的討論中看到,當以齊國和韓魏為一方,秦國和楚國為另一方的對峙局面形成的時候,秦國馬上就得出結論,自己這一方形勢不妙,居於下風.當秦國需要獨自面對齊韓魏三國的時候,已經足以嚇的它用盡所有辦法,不顧一切的去避戰了.蘇秦的故事的不知名作者生活在戰國末期,秦國統一天下的前夕,那個時候的秦國確實不可一世,讓六國都感到滅亡即將來臨的恐懼,而且五國伐齊之後齊國迅速衰落,到了戰國末期齊國的強大早已成為遙遠的回憶,齊國的實力確實和六國中的其他成員是平齊的.後世的作者沒有經過仔細考察,把自己所處的時代印記投射到了以前的時代,從而給以前的時代蒙上了一層假象的面紗.
既然桂陵,馬陵之戰後,也就是戰國中期,各國都很重視外交活動,那麼在縱橫家學派還沒有出現的情況下,各國外交家的思想自然不可能受到合縱連橫理論的影響.他們又是怎樣去制定外交政策的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