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0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6-08-21 21:30:19

蘇武牧羊(5)

於是蘇武就被遠遠地放逐了,和他一樣不願意投降匈奴的漢朝使節(如常惠等),也遭受了同樣的待遇。這一去就是十九年時間,每當想起這一段故事,我腦海中總是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小時候學校裡教的那首學堂樂歌:

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夜坐塞上時聞笳聲入耳痛心酸。

蘇武留胡節不辱!轉眼北風吹,雁群漢關飛。白髮娘,盼兒歸,紅妝守空幃。三更同入夢,兩地誰夢誰;任海枯石爛,大節定不虧。終教匈奴驚心碎膽共服漢德威。

這首曲調低沉凝重的樂歌今天恐怕已經很少有人再會想起來了,然而我卻清楚地記得,當年唱它的時候,每逢唱到“終教匈奴驚心碎膽共服漢德威”這一句,總有一種莫名的熱血沸騰的感覺。但其實細想一下,這事挺奇怪的——像蘇武這樣一介漢使,並沒有像衛青霍去病那樣橫行漠北,就是孤獨地持節放牧十九年,何以讓匈奴拜服漢朝的德威呢?

一開始,我以為這無非就是忠誠和信念的力量,但久而久之卻又發現事實遠不止於此——漢朝並非只有一個蘇武,和親的公主,被俘的漢卒,遭擄的百姓,還有像張騫蘇武這樣被扣留的漢使,他們的命運其實都與蘇武類似。雖然並非每一個人都能像蘇武這樣忠貞不二,但這其中大多數人,即便是表面上降服,內心也從來不曾認同過匈奴。要不然,張騫就不會在匈奴娶妻生子十年後,依然不忘使命;虞常等降卒也不會冒著殺頭的危險起事叛亂;還有漢將趙破奴,若是真心投降,他最終也不會再尋機跑回漢朝了……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那麼,是什麼力量在這些淪落敵營的人心中刻下了漢的印記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