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日期:2014-07-13 16:46:53
隨著楊光遠伏誅,這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衝突,以晉朝的勝利而告終,令人歡欣鼓舞。但是,“主戰派”景延廣的日子卻越來越難過。
仗打贏了,榮譽是石重貴的,功勞是諸多將領的,景延廣得到了什麼呢?
責難!
石重貴認為:景延廣權傾朝野,不能再功高震主了,有必要壓一壓他的風頭。
“主和派”認為:景延廣一手炮製了武裝衝突,純屬勞民傷財,要不是聖上英明、武將拼命,勝負還兩說呢!
君臣一致認為:中央財政剛經過“括民谷”、“率民財”有所起色,如今一仗回到解放前,朝廷又成乞丐了,這都是拜景延廣所賜!
眾口一詞,悲催的景延廣在劫難逃。石重貴也好,“主和派”也罷,僅僅需要一個掩人耳目的藉口而已。
俗話說“老將出馬,一個頂倆”,關鍵時刻還是“主和派”的元老桑維翰發揮了作用。大家不是找不到藉口嗎,桑維翰提出了一項“實罪”——不救戚城。
景延廣服了:真難為你們這些大佬,這麼多將領在戰場無法施救,光逮著我一個,這不是“選擇性執法”嗎?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主戰派”元老景延廣最終被打發到洛陽做西京留守,終日鬱鬱寡歡、借酒消愁。
桑維翰趁機回到朝廷,擔任樞密使,同為輔政大臣的“十四哥”馮道則跟著景延廣倒了黴,外放為匡國節度使。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