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喜歡寫亂世,倒不是因為心理陰暗,滿腦子的謀略算計、勾心鬥角,只是覺得亂世比較有趣而已。
歷史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綜合作用。亂世的趣味,在於偶然性佔優。一個不經意的人、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可能就會改變歷史的走向。相對於治世而言,亂世的這種“蝴蝶效應”似乎更為明顯。
大亂以致大治,其實有一定道理。亂世的趣味,更在於核心不是戰亂,而是“轉型”。從根源上說,“轉型”實則是新舊兩股社會力量激烈較量的總爆發。
這樣的“大轉型”,就古代中國而言,累計有三次。
春秋戰國算第一次,是地主經濟(集權制)與奴隸經濟(分封制)的較量,一直延續到秦末的楚漢之爭,前後五百六十多年(前770年~前207年,包括秦國短暫統一的最後十四年),終於以大漢統一天下、地主經濟(集權制)勝出而謝幕,但一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完全定型。
嚴格來講,東漢崩盤後的三國鼎立是“例行公事”的改朝換代,只是因為存在力量均勢,耗時較長而已,不屬於“大轉型”,兩晉之後的南北朝才能算第二次。
與上一次不同,南北朝的“轉型”發生在地主經濟內部,是世襲門閥士族與新生士族的較量,其間又摻雜了漢族與北方異族的相互排斥,歷時約一百七十年(420年~589年)。最終,隋朝實現了統一,世襲門閥逐漸衰落,科舉制應運而生,漢族與北方異族也走上了大融合的道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