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又說:“狗咬了人,我得執行家法。”
鄭成功不甘示弱:“是你當家,還是我當家?”
施琅拿出法令來與鄭成功擺譜,“法令,琅是不敢違背的,犯法的人怎能逃脫責任?”在鄭成功的眼皮子地下,施琅的親兵被執行了家法,去閻王爺那兒報到了。
鄭成功覺得已經不能指揮施琅了,再發展下去,自己的軍隊早晚姓施的。倆人的矛盾已經白熱化,都快變成岩漿了。
他倆的結果是:簽發逮捕令的是鄭成功,將要被逮捕的是施琅父子。施琅也不是省油的燈,連夜逃到了康熙這邊來了。
康熙是個善於用人的主兒,很快提拔施琅當了福建水師提督。
這一年康熙即位才一年,是1662年。
大展拳腳的時候到了,復仇的時刻來了。
施琅已經等了20年,可惜他的對手換了人,不是鄭成功而是鄭經。
攻打臺灣的建議不是每一個人都贊成的,有人覺得那是得不償失的事兒,臺灣是個彈丸之地,要不要無所謂。
但是也有同意的,那是康熙和姚啟盛。
“打下的比談下的可靠”成了這三人的亮劍精神。
那就選個良辰吉日開船吧。
康熙二十二年(日),臺灣海峽波光瀲灩,在廈門依稀可見臺灣的風光,是攻打臺灣的良辰吉日。
施琅已經做好了準備。
“夜以繼日,廢寐忘食,一面整船,一面練兵,兼工製造器械,躬親挑選整搠。”施琅每天都在親力親為練兵,造船(恐怕都成了熊貓眼)。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