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鐵打的漢子也經不起折騰,何況這是一個套,鰲拜漸漸變成下了鍋的麵條,硬不起來了。

第五,“付外廷,遂伏誅”,選擇智擒鰲拜的地方是鰲拜手下未能染指的地方,出其不意,先發制人,事出迅速,乾淨利落,果斷堅決,未生事端。

果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若無腦死得早”啊。

此時五花大綁的鰲拜,如夢初醒,知道康熙下了狠手,只好說“搭救清太宗御駕時,在自己身上留下傷疤。”康熙知道鰲拜此舉是求免一死。正合康熙心意,立即命令免於斬首,判鰲拜無期徒刑,後鰲拜死於幽所(也許是刑訊逼供,也是躲貓貓死的),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死了,他也就死了,節哀吧,阿門。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宣佈鰲拜三十條罪,理應當誅,康熙為什麼會答應鰲拜免於一死的請求呢?因為當時鰲拜還手握重兵,擒賊先擒王,群龍無首,其黨羽也不會輕舉妄動,還讓鰲拜活著,至少鰲拜還活著的這個資訊把鰲拜的黨羽的仇恨和憤怒降低到最低限度,不會出現狗急跳牆魚死網破的局面,也不會把事態擴大化,還穩住了鑲黃旗。

從這裡看出,康熙可謂是免除死刑的真正實施者。

大清律例面前,人人平等。年僅16歲(15週歲)的康熙,開始表現出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心細如針、深謀遠慮、佈施仁愛、團結和諧的政治家風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