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4-07-01 10:18:38

如果說袁世凱一定有錯,那麼他的錯不在別處,僅在沒有識破日本的陰謀。5月31日,作為朝鮮南部戰略要地的全羅道首府全州陷落。朝鮮上下備受震動,迅速彌合政見分歧,全體上下一致決定向中國求救,並將計劃通報給袁世凱。6月2日,日本駐朝使館翻譯人員受日駐朝代理大使的委託前來摸袁世凱的底。對方說,這東學亂匪禍亂日久,對在朝經商的各國人都產生很大影響,這事兒不好辦啊。據我看這次叛亂,朝鮮是不可能自己解決的,清朝為何不派兵代為平定?他為了消除袁世凱的顧慮,進一步講,日本政府絕無他意。小四雖然其他的沒說,但是一句,按照中日《天津條約》規定,中國出兵朝鮮需向日本知會,此照會由總理衙門還是北洋發出?將本意露了出去。

6月3日,持日本應當對朝、對中以強硬態度的日本駐朝代理大使衫村浚親自拜訪袁世凱。他在交談中,再次試探袁世凱。而對日缺乏足夠重視的小四,坦言中國政府已經在準備出兵。由此日本提前獲知了中國的計劃,在清朝幾乎不知情的情況下,幾乎與之同時做著戰爭準備工作。而且其動員更有效,作戰目標更明確。這不能不說是袁世凱的一大敗筆。

日期:2014-07-03 20:40:45

具體分析起來,造成袁世凱如此重大失誤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從其自身角度出發,時年三十五歲的袁世凱,曾有過兩次戰敗日本軍隊的經歷。而且在甲申政變中,更是創造了中日陣亡比例為1:3.3的佳績(中國10人陣亡,日本33人陣亡,包括一名大尉)。由此造成他對已經今非昔比的島國多了一份蔑視,少了一份必要的警惕。另一方面,在其坐鎮朝鮮的這些年中,雖然知道日本一直對朝虎視眈眈,但從來都認為更強大的俄羅斯才是清朝的主要敵人,日本稍微提防即可。這種思維慣性,在甲午戰爭前夕仍然有效地影響著他。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