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馬總督的意見,史可法不能不重視,他認認真真寫了一封信,把自己的想法、顧慮及呂大器等人總結的福王朱由崧七大缺陷,都告訴了馬士英,並邀請馬士英前來浦口商談國是。
接到南京群臣領袖史可法大人的親筆信,馬士英受寵若驚,即刻動身。
在史可法駐兵的浦口,朝、野兩位最有權勢的人物進行了一次親切友好的交談,就一些雙方均感興趣的問題交換了看法,最後達成了一個折中意見:既不擁立福王,也不擁立潞王,而是推舉崇禎皇帝的一位親叔叔——桂王朱常瀛來主持國政。
史可法解釋說:“潞王雖然賢明,但關係疏遠;福王血統親近,但有七大缺陷。既為人賢明,又關係親近的,只有桂王。至於潞王,可以讓他擔任天下兵馬大元帥,統率全國的軍隊。”
馬士英舉雙手贊成:“這是個最為合理的方案,但必須迅速行動,因桂王遠在廣西,要避免夜長夢多。”
留守南京的官員聽到這一提議,也比較滿意,因為只要不擁立福王朱由崧,他們便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南京的禮部官員立即安排車馬儀仗,準備前往廣西迎請桂王朱常瀛。
鳳陽總督馬士英心裡美滋滋的,作為地方官,他也有心要立個大功,能與南京第一重臣史可法共同決策,事實上他已經成為了擁立新皇的第二號人物。
金光燦爛的大好前程正在向他招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