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硯臺的斷代,那就更難了,傳世精品還好說,要是一直閒置蒙塵,那就只能根據形制、雕工、銘文來判斷了。關鍵是,很多古硯上面光溜溜,什麼都沒有。
中年女子的這塊硯臺,髒兮兮的,不知道有多長時間沒有清理了,同時,只有兩側的刻字,的確很難引人注目。
“怎麼樣?是好東西吧?”中年女子看唐易看了這麼久,高興問道。
“是塊老硯臺,不過不好斷代。雖然抄手硯是宋代典型形制,可光是民國和現代,就仿得夠多的了。而且沒雕工沒銘文,只有側邊隨便刻了字,正面什麼都沒有。實在是不怎麼樣。”唐易說罷,將硯臺放到了攤子上。
唐易當然不是不想買,欲擒故縱基本上是常用的招數。宋代的洮河硯比較少見,能在地攤上碰上也算燒了高香了。雖然形制普通,只有側邊刻字,也沒有突出的來歷特徵,但是要賣好了,幾十萬還是有的。
硯臺這東西,坑口和年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雕工、銘文和來歷。就算是宋代的端硯歙硯,如果形制普通,那也比不上乾隆御書房裡的一塊雕工精美、銘文確鑿的其他石材的硯臺。
“誰說正面什麼都沒有?這裡刻了字!”中年女子拿起硯臺,又找了一塊木片,在硯額上颳了起來。(注:硯額,也叫硯頭,就是硯臺正面、硯池四周比其他三邊更寬的一邊,一般雕工刻字都會在這個地方。)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