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12-15 18:57:12
258,萬曆之戰(7)
雖然名義上李如松是真正大規模交戰的統軍者,但是真正的統兵者是兵部左侍郎兼經略宋應昌。可話說回來,畢竟李如松是李成梁的長子,又剛取得了在寧夏之役的成功,所以李如松的地位在當時比較特殊。
李如松帶著四萬多人進入朝鮮。
既然軍隊和輜重已經到達,那麼和談就沒有了任何意義,我認為小西行長也十分清楚這一點,所以小西行長決定固守平壤城。
平壤城的佈置十分有趣,小西行長的戰略是重北部,將自己的本陣放在了北面。由於當時的天氣已經進入正月,天氣很是寒冷,這讓原本成為城池屏障的護城河封凍,為登城提供了絕佳的機遇。
可以說李如松採取的是北面強攻南面巧攻的戰術,為了這次攻城明軍採用了大量的火炮,這一點是日軍無法比擬的。要看到的是火槍技術雖然看似是日軍發達,可是問題以當時的鐵炮技術與弓箭進行對比的話,差距仍難分伯仲。但是在火炮與鐵炮之間的對比之上卻十分明顯了。
明軍裝備了大量的火炮可以在遠端上對進行日軍進行打擊,從根本上看,鐵炮之所以看起來比弓箭強勢一些,一方面是因為鐵炮所代表的熱兵器技術引領了未來戰爭的格局,另一方面就是鐵炮發射時候所造成的恫嚇作用,由於巨大聲響造成的震懾容易造成軍隊的混亂。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