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二管輪峽州是一個以“宜居之城,昌盛之地”號稱的峽口城市,也有了很悠久的歷.史。在很久以前也還是有些風景如畫的,相傳“峽州八景”很有些詩情畫意,聽一聽就知道:雅臺明月、三遊雨霽、赤磯釣艇、五隴煙收、靈洞仙湫、西陵形勝、東山圖畫、黃牛棹歌,都是可以引人入勝、勾人嚮往的。現代人肯定沒這種水平,也沒有這種眼光,更沒這樣的詩意。在開發區修了幾條道路,卻找不到好的名稱,胡亂用一路、二路、三路、四路來代替,也是貽笑大方。好在現在都是城市森林,都是鋼筋水泥,沒什麼風景了。因為有了葛洲壩,峽州就有了第一次的城市崛起,那是以工業建設為標誌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因為有了三.峽大壩,峽州就得到了騰飛的機遇,標誌就是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和舊城區改造。關於這一點,鄙人在都市系列長篇小說第一部和第二部裡面都有過相關的敘述,就不必贅言,值得一提的就是想強調,南正街就是在這一輪全國“種房”競賽中消失的。峽州的那條南正街
與穿城而過的長江僅僅一箭之遙。一代偉人還沒有在自己七十七歲的生日的那個凌晨寫下“贊成興建此壩”的批示,當時被稱為“330工程”的葛洲壩水利樞紐還沒有興建、沿江大道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從南正街的街口下行不到五十米就是長江,而穿過南正街上那些深宅大院的天井或者板壁房,就可以一眼望見滾滾東去的長江。長江從青藏高原順流而下,衝出西陵峽以後,被葛洲壩和已經消失的黃草壩、還有西壩一分為三,於是就有了大江、二江和三江之說,而到了西壩的廟嘴,又一次三江合一,又匯成了一條浩浩蕩蕩、氣勢磅礴的長江,就那麼莊嚴雄偉、不可阻擋的畫著一道弧線從南正街的腳下擦身而過,這也就是南正街與這條中.國第一大河的緣分。一百多年以來,南正街見證了長江航運的興衰存亡,長江在這裡也目睹了這條百年老街的最後輝煌。南正街的形成年代已經不可考,不過有了宜昌城就有了南正街是沒有任何爭議的。南正街上的居民來自五湖四海,出現的時間也參差不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