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日期:2016-11-14 09:43:40
東山再起——桓溫時代的謝幕(一)
就在秦國“五公之亂”剛剛落下帷幕的同時,南邊東晉的桓司馬正在籌備著他的第三次北伐,目標前燕,意圖收回黃河以南的全部失地。
但在出兵之前,桓溫還需要整合一下東晉國內的幾支部隊。以前我們曾提到過,蘇峻之亂將東晉王朝初期的幾支部隊基本都拼了個精光,但剩下的一些人馬中仍有兩支堪稱勁旅。一支部隊是陶侃所率的荊州西軍,這支西軍是桓溫橫掃北方所提雄師的前身,另一支則是由郗鑑掌控的徐、兗北軍,這支北軍則是日後“威震天下”的北府軍的前身。
郗鑑死後,北軍由其子郗愔代管,駐防在京口。值得一說的是,這位郗愔的姐夫就是大書聖王羲之,太和二年(公元367年),郗愔被任命為平北將軍,都督徐兗青幽及揚州之晉陵諸軍事,領徐、兗二州刺史,假節,鎮京口。
對於建康城北大門存在著這樣一支精銳部隊,桓溫看著很是垂涎,有心想將其吞併,並常說:“京口酒可飲,兵可用。”太和四年(公元369年),桓溫乘慕容恪去世而意圖伐燕,並請郗愔和豫州刺史袁真一同北伐。出於禮貌,郗愔便回信桓溫說,表示願意與他共同輔佐王室,請求率部出河上。
這時候,桓溫手下的首席幕僚郗超恰恰是郗愔的兒子,在老父和主公的利益面前,郗超選擇了幫助桓溫。他截獲父親的信並得知內容後就將信件撕毀,由自己代作一封,內容卻是自稱老病,不堪世間爭鬥紛亂,請求一處地方過安定日子,並且勸桓溫接掌自己所統的京口兵眾。此信正合桓溫意願,於是桓溫得信極為高興,立刻轉郗愔為冠軍將軍、會稽內史,自己兼任平北將軍,徐、兗二州刺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