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8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漢獻帝延康時,獻帝被迫禪讓,曹丕建魏,改元黃初。乃使人於傳國璽肩部刻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以證其非篡漢,實乃欲蓋彌彰。魏元帝曹奐鹹熙時,司馬炎依樣而行,稱晉武帝,改元泰始,傳國璽歸晉。晉永嘉五年,前趙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十九年後,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更別出心裁,於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傳冉魏。”我每說到一處,就用手指向一處,那方寶印處處吻合,分毫不差。

“南朝時,傳國璽歷經宋、齊、梁、陳四代更迭。隋一統華夏,將傳國璽收入隋宮。之後隋煬帝楊廣被殺於揚州,隋亡。蕭後攜隋煬帝孫楊政道及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唐初,太宗李世民因無傳國玉璽,乃刻數方玉璽,聊以**。貞觀時期,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與隋煬帝孫楊政道背突厥而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太宗龍顏大悅。唐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建後梁。之後不久李存勗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轉歸後唐。又十三年後,石敬瑭引契丹軍至洛陽,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璽就此失蹤。”

“傳國玉璽最後一次在歷史上出現是在北宋哲宗時,有農夫名段義者於耕田時發現傳國璽,送至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乃始皇帝所制傳國璽。而朝野有識之士多疑其偽。至北宋末年,徽宗好風雅,增刻印璽十方,時人有畫蛇添足之譏,其實徽宗似有淡化傳國璽地位之深意在其中也。宋靖康時期,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璽被金國掠走,此後便銷聲匿跡。”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