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軍內部畏葸不前、貪圖享樂、不思進取的情況下,曹操表現出了其過人的遠見和謀略,無奈不為所用。曹操的追擊,是帶有意氣用事的性質的,對敵人的低估,也是他失敗的重要原因。不過曹操雖敗,但是他的部下奮勇抵抗,也震懾了董卓軍,一定程度上打消了董卓軍反撲的意圖。
日期:2016-03-05 12:34:25
事後點評:
1、無法善終:
由於董卓從關東聯軍起兵西進開始,就已經與部下商議好不派大軍迎戰,而是強迫漢室遷都,他本人留下來搜刮財富,然後再撤往長安。因此,關東聯軍遇到的抵抗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
演義裡的“溫酒斬華雄”、“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等都只是為了使劇情更加吸引讀者而人為加入的橋段。事實上,當時的關東聯軍中,與董卓進行過像樣的戰鬥的只有前期的孫堅和後來追擊的曹操,在多路諸侯中,也就只有這兩個人是真心想打敗董卓並且下了死力。至於其他諸侯,則大多握兵觀望(如冀州牧韓馥,就是準備當牆頭草,誰贏就跟誰,或者等他們兩敗俱傷就乘機發展自己的),或者是畏葸不前(如王匡、張邈、孔伷等),最有實力的袁紹、袁術兄弟更是最早在聯軍中搞起了分裂。
在這種情況下,想消滅董卓勢力是非常困難的,董卓方面也知道這一點,董卓西撤,更多的是考慮到儲存軍事實力,因為軍事實力是最好的政治資本。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