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0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6-12-08 08:44:10

仔細分析可知,不管正史、野史的記載都有不靠譜的地方。《續資治通鑑長編》一文中,張皓是石普從貝州派出送王繼忠書信的使人。如果真的是這樣,遼人不可能不知道他的身份,更不會發生“道出敵寨為所得”的事情了。“因令抵天雄,以詔促曹利用”更是講不通了,如果是真宗皇帝的詔書,那麼張皓是從何得來?

《夢溪筆談》中的記載不合情理之處甚多,宋遼雙方和議之事早在真宗駐蹕澶淵之前就已經暗地裡開始了,首先時間上就錯了。還有就是一個小小的殿前散直哪裡有條件提要求,所謂賞銀三百兩更是小說家言罷了。(沈括為張皓孫女婿,所以《夢溪筆談》的記載不足採信。結合史料大膽忖度,張皓確實是殿前散直,不過在戰前被派往了軍前效力。石普派他任信使,也算是知人善任。)

按正常邏輯推測,張皓奉石普之命攜帶書信,快馬加鞭趕到御前,真宗皇帝很快就收到了王繼忠的第三封書信,而且知道正使曹利用並沒有如期到達遼營(也有可能是在王欽若派人打探事情原委時已經知道)。不得已之下,只好再次派遣張皓前往遼軍告知事情原委。真宗皇帝回王繼忠書載於《宋大詔令集·卷232》:“葛霸等以卿奏狀來。曹利用往,兼報卿令人援接前去。尋聞道路艱阻,尚在天雄。今有付利用手詔,同封付卿,便可聞於大遼,遣人賚送接援付彼。”為了取信遼人,真宗皇帝居然將付與曹利用的手詔也一併封在了給王繼忠的書信中。為了促成和議,真宗皇帝也是蠻拼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