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如果海外諸國得以朝貢的名義來華貿易,勢必會衝擊民間互市的貿易總量,進而影響到朝廷的抽稅。這是宋王朝不希望看到的。也因此,宋政府在限制朝貢貿易的同時,也積極鼓勵民間的海外貿易,海商只要在政府機關登記,領取“公憑”,便可以販運商貨出海。政府也鼓勵海商招徠蕃商來華貿易,“蕃商有願隨船來宋國者,聽從便”。對在海外招商作出巨大貢獻的海商,宋政府還賜予官職。
在海外商貿的帶動下,沿海一帶出現了走私風氣——顯然,走私可以逃避宋政府的課稅。有大臣建議政府出臺措施、嚴厲取締走私,但朝廷考慮再三,還是默許了走私活動的存在。因為走私不過是沿海小商販的謀生之路,不如爭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嚴加打擊的話,可能會損害整個海外貿易的環境、挫傷商人的積極性:“取私路販海者不過小商,以魚乾為貨。其大商自蘇、杭取海路,順風至淮、楚間,物貨既豐,收稅複數倍。若設法禁小商,則大商亦不行矣。”
而對危害海上貿易與商人安全的海盜,宋政府則嚴加打擊,為此,政府在廣州、泉州等港口設立“望舶巡檢司”,在海面上置寨兵護航。這應該是世界上最早的保護商貿的海上護衛隊吧。廣東近海的溽洲島,便有寨兵哨望、守衛,商船每次行使到溽洲島附近的海域,“則相慶賀”。為什麼?因為這意味著安全了,因為這時候“寨兵有酒肉之饋,並防護赴廣州”。每一年,當來華貿易的商船準備離港歸國時,宋朝的市舶司都會撥一筆鉅款(約三千貫),設宴相送,請他們明年繼續來華貿易。宴會非常盛大,“蕃漢綱首(相當於船長)、作頭、梢工等人,各令與坐,無不得其歡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