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向統計而來資訊顯示,手中的流民大軍已經發展超出了20萬,而從中挑選後不斷補充到作戰部隊,騎步兵此時亦達到7萬規模,其中有近一萬是投降明軍。
累計近三十萬力量。
薩哈璘剎那間恍惚,這樣規模的兵力,盛京歷史中是沒有人調動指揮過,
而且這個數字每日都在提升。
薩哈璘頗有羽扇綸巾,談笑間,灰飛煙滅的感懷。
也為自己的創造性讚歎。
流民大軍當中是有相當部分的婦孺,規模越大,對明軍的壓力越重,破壞力更為驚人,所到之處,寸草不留。
沒有食物,區域內民眾只能被動加入流民大軍,滾雪球一樣。
掠劫,殺戮,這個過程中自流民大軍中會脫胎而出大量有野心、想上位也有領導組織能力的人,這些人就成了合格計程車兵,可以得到豐厚軍餉,這也進一步刺激了流民大軍的質變。
至於對流民大軍的控制,上下線聯絡的同時便是大量安插了天香教眼線。
間接控制,煽動為主。
即保證了偽裝性也確定了流民大軍對作戰軍隊的供血。
因為曾安排過人員向四門寨滲透,所以薩哈璘、褚庫對於對手的滲透做了嚴密預防。
但凡加入戰鬥部隊人員,在能力及其流民大軍中表現出色前提下必須要繳投名狀。
用明軍士兵人頭納投名狀。
層層升級,投名狀成色越高。
薩哈璘認為這樣的防禦手段哪怕是四門寨也無法效仿。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