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封丘以來信王施之以雷霆,殺了不少人,鳳陽府也死了不少人,應天府同朝堂有關聯的人員已經開始奏摺彈劾,在朝廷沒有明確旨意之前,信王自然不會半途而廢,先是政令層面斬立決,隨後發動支援賑災的力量將糧食投放向商市企圖壓低糧價,賑災以來范家前後收入了五十萬石糧食,十萬石用來賑災,從涿縣到順天府郊外共設定了十多處賑災點,朝廷、地方都看在眼裡,這是在洗白囤糧行為,十萬石多不多?多,但糧價提升十五兩一石又出手三十萬石糧食。即在前期透過囤積抬高了糧價,又透過賑災獲得名聲,還通過出售糧食不僅僅將賑災的糧款收攏了回來更有數十萬兩的盈利。”
王庫洗耳聆聽,範永金繼續說道:“沙公子天賦秉異,只要結果,過程任由我們發揮,這就意味著有取巧的機會,涿縣及其周邊大量囤積的大戶不在少數,高價吸納,以為穩賺不賠,還可以做文章,山西渠家在內多戶被調查,肯定同信王有關聯,其實順藤摸瓜不難,難得是信王能調動如次眾多的資源。謹慎是有必要的,對方調查的線索是什麼?囤糧!就從這裡下手,各地有大量糧食投放向糧市,這是對手在試水,說白了就是誘餌,誰不遺餘力的吃入誰就會被關注。我們反其道而行,放糧。將所囤積糧投放一半出去,利潤是少了,但還是穩賺不賠,如此以來信王的關注點就不會在我等身上,朝廷講究的是平衡之術,殺了囤糧的一撥人,相對應的就要提拔一撥人,這些人上位便不可能反其道而行,田地誰不想要,想上位的以賑災為由將刀落向阻撓賑災的,上位了自己又會阻撓賑災獲取利益,這是官場之現狀,你要清廉,身邊一潭濁水,清的了不?不會。清廉便彰顯的格格不入日,會時時刻刻遭受到排擠,終究還是要被拖下水,所以先方放糧,等朝廷有變動或者極端天氣出現時再次發動各地商戶搶糧,一出一進,巨利,還會將周邊始終囤糧者陷入到絕死之地,乘機拿下這些大戶掌握的商市。”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