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勸遷歌》以曹州為中心快速流傳了起來。
立竿見影的效果,逐漸龐大的災民首先能從運河看到南下運載災民的大船,歌謠又產生了生和死、分同合的對比感覺。官府和琮記的宣傳力度始終在增加,因此也讓災民有了一種緊迫感。
曹州郊外賑災點。
琮記站點負責人白石鏡將手抄的歌詞提交到文無忌手中。
反覆閱讀,文無忌內心感嘆,自己記得另外空間就有關李巖的各種記載中提及,李巖加入闖軍後是編寫了許多歌謠,對於闖軍的發展和民心基礎建立功居首位。
“效果如何?”文無忌問。
“通俗易懂,傳唱度很高,數日時間內登記點災民諮詢、報名提升明顯”白石鏡回覆。
“在承運能力滿足條件下力度還要加大,特別是向北方的遷移,時間推後,氣溫會越來越低,一旦遭遇風雪,途中還會產生損失。賑災深入,會觸及方方面面利益,也不排除有人以災民遷移為藉口彈劾信王,朝廷就此中止災民南遷北移也是存在可能。讓李巖多編寫點歌詞,琮記的手法還可以靈活一點,適當放出點風聲,因為其他區域災民遷移數量龐大,報名點即將滿額。適當撤消數個報名點,增加飢餓感和緊迫性。”
“飢餓感!”白石鏡體會著文無忌語句中的新穎說詞。
“還有,李巖有什麼需求,全部滿足”
“明白”白石鏡點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