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不是還有點操之過早?”王瓚有些擔心力度的不夠。
他們現在遠離京城,對京城所發生的事只是憑藉著猜測,王瓚只是想讓那市井之間的流言傳得更廣一些,那時他們再行下一步。
“市井之言終只是蜚語,不能成事,想與楊廷和他們抗衡還得拿得上臺面的檄文才行。”張璁不同意王瓚的觀點。
“張大人說得是,這市井之言傳的只是一個新奇,時間久了,這新奇感就小了,傳的人也自然就少了,我們要趁勢打鐵,不可到巔峰這時再行事,在消退之時行事,影響自然就小了很多。”霍韜也同意張璁的觀點,只是他說得更透徹一些。
見大多數人都持有與張璁一些的觀點,王瓚也就不再堅持自己的意見。
“好,那我們就把那《正典禮第二疏》拿出來與大家反覆推敲數遍。”張璁來時就準備好了這些,他們都沉下心來,逐字推敲起來。
這個時候在場的人都不敢藏私,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從不同的側面表達自己的觀點。有時甚至站在楊廷和那邊與其他人展開辯論。
張璁他們如此地看重這一篇《正典禮第二疏》的公開上疏檄文,是因為他們將不再躲在幕後,而是要赤膊上陣了,那招招都是有可能見血的,賭輸了就是他們這些人的命。
張璁等人的《正典禮第二疏》並沒有採取官文的渠道傳遞京城,而是選擇在南京的要道張貼,且有數量不菲的小冊子在民間流傳。當然這中間也不乏那些因為皇上大婚而大赦而剛出獄的文人和過去官員的推波助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