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們都回到自己封地,他們就無法再進行聯手,政治力量也會大打折扣。
劉恆知道自己沒有劉邦那樣馭人手段,也沒有呂雉那樣狠辣,所以他特別怕徹侯聯手。
但對於周勃他們這些徹侯來說,這條意見就是觸及了他們的權益。
首先留在長安城的話,靠近政治權力中心,容易得到機會更進一步或是得到一些賞賜;但原離了長安的話,就只有幻想等劉恆來召見你,給你機會。
再就是長安城的生活環境比較優渥,而且不是每個徹侯的封地都比較好,有些都是遠離了城市的鄉居,他們在見識了長安的美好之後不願去過鄉居生活。
最後是他們認為這條政策不厚道,我們這些功臣把你推上了皇位,你就要將我們趕走?這不是過河拆橋嗎!
在周勃他們的強烈反對下,劉恆讓步了。
但僅僅在陳平逝世一年之後,劉恆再次提出“徹侯悉就國”,要求丞相周勃帶頭踐行這個政策,周勃就這樣被劉恆罷掉了丞相一職,成為了第一位踐行這項政策的徹侯。
後面陸陸續續的大大小小的徹侯都紛紛就國,但也有例外。
潁陰侯灌嬰不但不用就國,還被劉恆委任了丞相之職,同時劉恆廢掉了太尉一職,將兵權交給了丞相灌嬰,一時間灌嬰風光無限。
賈誼這時就劉恆還是採用了自己的政策,很是開心。
於是他膽子大了,提出了削藩!
劉邦成立漢朝之後,總結的秦朝滅亡的教訓,他認為秦朝之所以滅亡是沒有同姓藩王的拱衛,所以劉邦在大開殺戒,翦除異姓王的同時大肆分封了同姓諸侯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