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他們真的抱定必死之決心,要為皇帝陳曔報仇?
或者是他們要學楚霸王,覺得就這麼撤退,無顏北上見江東父老?
事實當然不是這樣的。這些不願意北撤的大陳軍其實是大陳軍攻下福盛、德普一帶之後,招降、收編的當地的地方武裝。
這些地方武裝先前見大陳軍一路勢如破竹,便十分識時務地投降了大陳軍。這一會兒,大陳軍要帶著他們北逃。北逃就意味著從此離開生養自己的故土,北逃就意味著從此拋棄家中的妻兒老小,北逃就意味著家中的妻兒老小在占城軍復克福盛、德普等地之後很可能慘遭殺害……
想到這些,這些地方武裝自然不願意北逃了。可是如果不跟著大陳軍走,以後就只有佔山為王這一條道了。因為他們之前投降過大陳軍,難保日後占城軍不找他們算舊賬。
思來想去,這些地方武裝的幾個頭領一合計,決定還是“好馬吃一回回頭草”,再度投降占城軍更合算。畢竟從眼下的形勢來看,大陳軍兵敗如山倒,沒個三、五年根本恢復不了元氣。
可就這麼回去投降,他們還是擔心占城軍跟他們算舊賬。因此,他們決定給占城軍交一個投名狀,也算是將功折罪,給占城軍一個大大的驚喜。
這個大大的驚喜,便是獻上大陳右路大軍主帥、兵部尚書阮正倫的項上人頭。
於是,就在子時的光景,幾名先前投降大陳軍的當地地方武裝的小頭目忽然找到阮正倫。這幾名小頭目謊稱他們知道一條從此處直通廣義的小道,可以避開佔陳軍的追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