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近百年後,其時薛濤已逝,同樣住在浣花溪畔的大詞人韋莊,追思前人,輾轉尋到薛成玉後代,這才得知當年舊事。韋莊細細甄別,只把薛濤所作的犬離主一首,收錄自己的書中—這是後人對於此事唯一確切的記載,直到千年以後,才又有閒人依此成文。
後世將此十首統稱為《十離詩》。其後明朝有散曲《十不足》,越劇梁祝有名段《十相思》,傳奇故事裡還有打油詩《十不打》,都是仿照這組詩的手法,藉助十種情境,委婉表達。
…
正如薛濤所言,茂州一去,愈見荒涼,往往目光所及處,盡是山石坡地,不見人煙。如此就難免風餐露宿,日曬雨淋,即便謝自然和白夜雲,也是顯了風霜之色,薛濤更是憔悴了許多。
這個時候就分出了高下,那些士兵正是慣經風雨,無論身體精神,不僅沒見一絲低落,反因天高地遠,粗獷了一些。
後來休息吃飯時,謝自然三人在一邊,看不遠處士兵們粗言豪語,夾雜著各處方言,一會兒龜兒子你才幾歲,一會兒想當年老子我曾如何。聽得多了,謝自然才慢慢明白薛濤那份情懷,心繫軍中,常念刀兵鐵血,胸中自有一腔壯烈。
越近松州,薛濤臉色愈見平靜清峻,極目四望之時,目光空闊悠遠,本是單薄柔弱的身形,竟憑空生出幾分堅決剛毅,豪邁蒼涼。
這一天早晨上路,薛濤在車中暗暗算計,約莫著最慢也就午後,前方就該松州地界了,於是叫謝自然上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