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王體乾走去司禮監擬旨,朱由校冷笑一聲。
他甚至都能想象得到,今日過後,滿朝的東林黨人,甚至是全天下計程車子,會氣急敗壞到什麼地步。
輿論權,從來都是掌控在文人手裡。
眼下朝局狀況,不求改變是不行的,要是連皇帝都害怕,那就沒有什麼人敢跨出這一步了。
有魏忠賢在前面攪和,朱由校的開源節流也正在悄然進行。
第一步,讓王在晉去查京畿,是想知曉天下各處的糧儲,府庫存備的基本情況。
雖然不是很詳細,但起碼不會陷入兩眼一抹黑的境地。
第二步,就是朱由校今日在朝堂上和回到暖閣發的聖旨、詔書,立場明確的要打擊官商勾結和偷稅漏稅。
當然,朝堂上的文官肯定要不斷上疏反對,提高京杭關稅也會讓商人們起來鬧,所以需要抬出一個得力而且忠心的官員。
這個官員要有能力,也要為了辦實事而不顧全名聲,魏忠賢、劉僑屬於辦黑事的鷹犬,放不到明面上來。
這個時候,王在晉出現了。
王在晉在召入京城以前在江南督運京杭河道,因為嚴格的把關控制,所以在士子中的名聲並不怎麼樣。
但是根據戶部尚書趙秉忠的奏疏來看,大明今年一整年的財政收支,恰好就在他督運京杭河道以後,全面赤字的情況有了一個微小的改觀。
萬曆四十七年一整年只有四萬左右的京杭運河關稅,今年賬面上的收入增加到了十一萬六千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