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灑脫的剋制,還基本能讓常人去認同的,乃如木葉三忍之自來也。灑脫到底,乃至於放浪形骸,引人誤解,徹底不在意旁人眼光與想法的,則正是周助這樣的忍者。
對於周助這個人的理解,在忍界很多人眼中,會引起印象上的反差。正是源於忍界這個環境本身,幾乎是培養不出,有周助這種行事作風的人的。
所以~不理解的偏見,便就此形成。
你跟小日本講魏晉風骨,他能理解嗎?(單機:我要是不在此特意解釋一下週助的性格,怕是讀者都會一直認為周助是神經病,這還是我國讀者呢!等等~我貌似知道我為什麼撲街了……)
正如魏晉時期的王徽之,夜起扁舟訪友,行至半途,興盡而反。有想法就行動,沒興致下了,也便不求結果,直接轉道回家。
這種灑脫到底,完全以自我興致為中心的行為,是被世俗所不能接受的。
畢竟~在世俗眼中,執行過程的終途是結果。沒有結果作為參照的人生追求,是失敗的。而半途而廢,不管是什麼理由,更都無法讓常人接受。(額?我貌似給太監的兄弟們,找到了個好藉口呢……)
但這種灑脫到頂點,所展現出來的人性自我與單體個性,卻達到了極致的巔峰。
恐怕~也只有在能吟出“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的魏晉時期,這種個性,才能被世人所稱讚為風骨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