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靺鞨’之名,最早見於《北齊書》。
靺鞨,與貘貉同音,由貘族和貉族融合而成。
古代東北少數民族多出現這樣的情況,比如真番族、滿番族、滿離族、黃頭室韋族,等等。
貘族和貉族融合後,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
從總體來看,靺鞨族應該是脫胎於世居白山的肅慎氏人。這一點,在《隋書》裡有記載:靺鞨即古之肅慎氏。到隋唐之際,靺鞨共分七大部,分別是粟末、白山、伯咄、安車骨、號室、拂涅以及黑水。其中粟末人最為強大,當時有戰士數千。
只是在隋煬帝時期,粟末敗於高句麗,於是自扶余城遷徙。
而留在故地的粟末人則淪為高句麗附庸,知道公元668年,唐滅高句麗,粟末人隨同數萬高句麗遺民被遷居營州,也就形成了現如今的粟末靺鞨人。祚榮成為首領之後,保留了當年靺鞨人的七大部,以壯大聲勢,同時又與突厥人結盟聯合。
楊守文只覺後槽牙有點疼,倒吸一口涼氣。
“萬餘人?”
楊承烈點點頭,苦笑道:“不過,我們沒敢和大家說,只說是數千叛軍而已。”
整個昌平,兵不過千,人口不過萬餘。這特麼的叛軍人數幾乎抵得上整個昌平人口。
楊承烈不敢實報叛軍人數,也在情理之中。
這就好像三國演義中,曹操詐稱八十萬大軍兵進江東,人還沒到,江東就人心惶惶。
威懾力啊!若是昌平人知道叛軍這麼多,估計不必打,就乖乖的投降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