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下午,林薇帶著團隊飛往敦煌。飛機穿越雲層時,她收到張雯的訊息:非洲聯盟正式宣佈將微傳媒的AR教育系統作為“非洲數字教育2030“計劃的核心平臺,水果互動在南非的競標專案因“技術相容性不足“落選。資訊末尾附著一張照片:一群非洲孩子戴著微傳媒的AR眼鏡,在虛擬的長城上奔跑,他們的笑臉被夕陽鍍上金邊。
敦煌研究院的會議室裡,數位白髮蒼蒼的老專家圍著全息投影,仔細檢視微傳媒技術團隊製作的虛擬洞窟。當看到第323窟的張騫出使西域壁畫在VR中動起來時,一位老教授突然紅了眼眶:“我研究了一輩子敦煌,從未想過有一天能讓壁畫'活'過來。“林薇注意到他袖口磨破的痕跡,突然想起自己創業初期,為了省下經費,也曾穿著洗得發白的襯衫去見投資人。
技術對接持續了三天三夜。在莫高窟的數字化工作室裡,李寒團隊與敦煌研究院的文物保護專家發生了一次激烈爭論。文物專家堅持“最小干預原則“,反對在虛擬修復中加入任何AI創作成分;而李寒則認為,適當的演算法推演可以幫助恢復壁畫的原始色彩。最終,他們達成妥協:開發“雙軌模式“——專業版保留所有原始資料,供學者研究;公眾版則在嚴格遵循文物保護標準的前提下,允許使用者參與基於AI的“虛擬修復挑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