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仿生潤滑劑!“他立即組織團隊分析黏液成分。三晝夜不眠不休後,實驗室成功合成出生物潤滑劑。當淡金色液體注入機械關節,所有裝置重獲新生。更妙的是,這種潤滑劑在摩擦時會產生電能,機器人續航時間意外提升25%。
第十天,基地迎來極寒考驗。零下四十五度的低溫使鋼材脆化,連防爆門都裂開細紋。吳浩帶人用碳纖維複合材料緊急加固時,發現試驗田的“戍邊楊“反而愈發挺拔——基因編輯賦予木質部螺旋結構,能在低溫下保持驚人韌性。
“向自然學習!“團隊連夜仿照植物結構開發出新型複合材料。加固後的裝置不僅抗低溫,還在寒流中表現出超強韌性。周院士看著應力測試資料連連驚歎:“這簡直是為深空探測量身定做的材料!“
轉機發生在月圓之夜。極度低溫使沙塵中的石英顆粒產生壓電效應,整片戈壁彷彿巨大的發電機。吳浩突然靈感閃現:“為什麼不能利用這個特性?“他們立即在基地周邊鋪設壓電陶瓷網,沙粒滾動產生的電能點亮了夜空。這些電能驅動超聲波除冰裝置,形成良性迴圈。
最精彩的突破來自那個無風的清晨。技術人員發現光伏板在極寒環境下轉換效率不降反升,進一步研究發現:低溫使半導體材料能隙變窄,光子更易激發電子躍遷。“這是物理學的奇蹟!“李默指著電子顯微鏡畫面驚呼,畫面上冰晶與矽晶片形成共生結構,如同雪花鑲嵌在水晶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