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書·藝文志》中把兵家細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兵技巧家四家,把項羽定位於兵形勢家。
以前劉宇浩一直都不太理解為什麼班固會給楚霸王項羽這麼一個定位,但今天當他看到羊皮捲上那密密麻麻的小篆後,一切疑惑盡都迎刃而解。
兵家有云:“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如果把項羽一生大小七十餘戰為什麼戰戰皆勝,如何識形造勢而取得戰戰皆勝,再加上羊皮卷兵略的印證,劉宇浩就自然而然地知道班固為什麼稱項羽為兵形勢家了。
領兵打仗,想打勝仗,作為戰爭的指揮者,必須懂得進攻與防守。
打仗,就必須打勝。
這個問題最簡單,可最簡單的,其中往往就蘊涵真理。
戰爭的目的,就是儲存自己,消滅敵人。這就是說,為達此目的,一要守,不守,你怎樣儲存自己。二要攻,不攻,你就無法消滅敵人。守要守得住,攻要攻得下。
當敵人實力強大之時,當然得守,守要守得住,如孫武所說:“藏於九地之下”,使敵人想找你打而找不到,儘可能避免在條件不利時與敵決戰;當敵人實力不足,而自己實力已有把握可以戰勝之時,應主動出擊,選擇“攻”的方略,出敵不意,勢不可擋,“動於九天之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