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七月,朝鮮半島上大戰在即,雙方各項佈置也都是擺在了明處,王通親率大軍沿著朝鮮西側的平坦地帶南下,倭寇兵馬則是在漢城漢水一帶匯聚兵馬。
在咸鏡道和江原道之間的區域,則是由宣府和遼西的騎兵步卒駐守,為了穩妥起見,還專門將譚劍率領的第七團加了過去,並且配屬了十五門火炮。
雖說譚劍的官位也就是和查大受和祖承訓等人相當,可這個第七團卻是當做東路的核心,對戰鬥的勇氣和決心這一項,王通對遼鎮出身的兵馬並不怎麼信任。
原本駐紮在平壤的遼西兵馬王通這次僅僅抽調了一千騎兵,由李如柏率領,李如柏為人或許孟浪浮躁,但也是個能衝敢打的猛將,還要人盡其才。
朝鮮地形,東側多山,西側平坦,這也是朝鮮在東部設定三個道,咸鏡道、江原道、慶尚道,西部卻有五個道的原因。
在山區地形之中,不可能展開大軍作戰,在關鍵地形卡住要害道路之後,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這樣的地形下,佔領的時候,倭寇會放置一個軍團,但作戰的時候,這裡就要完全被放棄掉,專心在東側的京畿道準備。
王通在這裡安排人馬是為了防備麻煩,眼下這個局面,倭寇做出什麼不合常理的行動也不是不可能,堵住那裡,也是做個完全。
如此安排還有些別的考慮,禁軍七個團,譚兵和譚劍都是五十歲左右了,譚兵這個團是虎威軍的第二號主力團,譚兵也算是精通用兵,譚劍這邊則只能說是中規中矩,去那裡專門守禦則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