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雲毅揚威日本,遠在遼東的吳三桂同樣也在和清軍發生著一次次的激戰。
自從祖大壽和洪承疇相繼失敗投降之後,吳三桂已經成為了遼東大明王朝最後的支柱所在。
而在松山大戰之後,這一次的慘敗對於明軍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從此明朝在關外已不能再戰,完全無力應付遼東局面,除寧遠一地外,全部落入清軍手中。
皇太極曾自負地說:“取北京如伐大樹,先從兩邊砍,則大樹自僕。明朝精兵已盡,我再四周縱掠,北京一定可得。”
皇太極把目光落到了遼東最後一城——寧遠之上。
寧遠已成了清軍下次進攻和奪取的主要目標。吳三桂對此是有思想準備的。他身處孤危之地,仍然堅守著。而朝廷全力加強寧遠的防禦能力,又使他增強了堅守的信心。崇禎發帑金十二萬,戶部發折色銀三十萬兩,再調天津漕米,陸續運至寧遠。指示他將這些錢糧“酌量分貯各城,俾處處有備,庶保無虞”。四城原存貯的糧食,以三分之二給吳三桂,剩三分之一給給白廣恩、李輔明二將所統之兵。如吳三桂招募新兵,即準按戶給食。
錢糧已足,吳三桂等又請示盔甲、弓箭、槍炮等軍需。崇禎當即批示兵部:“即速察發”。兵部奉命,不敢遲緩,令兵杖局迅速籌辦,由兵部差官“速解赴軍前,以資援剿之需。萬勿延緩”。在很短時間內,寧遠集兵三萬餘人,軍需已足,防禦能力大大增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