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場鹽田都是劃海而建,所出產的鹽貨簡單的用草蓆苫布堆放在距離鹽場不遠的地方,畢竟這鹽是粗重的物資,放置在太遠的地方白白花費人力。
在海州的鹽田的周圍有許多小山一樣的鹽堆,海州這地方之所以成為淮鹽的生產基地,除卻海邊適合出鹽之外,還有他所在的位置,正好是有一條很大的河流——運鹽河,透過這條河流,出產的鹽貨裝運到鹽船上,透過運鹽河進入南直隸密如漁網的水系,經過漕運和長江分銷到各地。
水運在這個時代是最經濟和便捷的運輸方式,海州鹽場鹽田出產的鹽貨都是堆積在河岸邊上,還有大批的鹽船等待裝運。
但所有人都知道倭寇來了,在海上那些人登陸集結之後,就只能看海州人民的背影了,而且還是遠遠的看著。
東海中所計程車兵都忙著去救護自家千總,海州城距離海邊十五里左右,州城內肯定也有官兵駐紮,可比起東海中所的表現也絲毫的不含糊,上岸的這些“倭寇”還在挖掘攔截海水的矮壩,那邊城門已經是關上了。
不管城下的那些人如何的哭喊,城頭的官兵頭目都是咬緊牙關,口稱顧全大局,就是不願意開門。
在城下因為踩踏已經是出現了大的混亂,好在是那些“倭寇”行動遲緩,在海邊耽擱時間,這些人索性是繞城而逃。
海盜們在海船上和岸上都有監視兩邊的戰士,在船上那些盯著東海中所的動靜,在岸上守衛的人則是隨時準備迎戰海州城內出現的官兵,但是這兩邊的官兵卻是非常默契的閉門不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