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世,有名將而無名軍,將領所依靠的部隊就是自己身邊的親兵,帶兵幾萬十幾萬,最精銳者也就是主將和各級將佐身邊的親衛士兵。
這些親兵或者家丁,拿著的是十足的糧餉,衣甲兵器都是完備精良,這些親兵和家丁每日不用從事農活雜務,只需要訓練武技,為了供養這些精銳,大多將領都是要把朝廷下發的糧餉,那些已經重重剋扣的錢糧剋扣下來大部分用來養這些親兵家丁。
而且為了籠絡這些親兵家丁,錢財供給不必說,將領還要不定期的和他們訓練拉近感情,很多的親兵家將的姓名都是跟著將領,作為家養的奴才。
花費如此大精力和資財養出的親兵家丁,確實是能在戰場上和拼命突擊的精兵,即便是面對女真大軍,也常有某將率領親兵家將衝入陣中,全員戰死的戰例,這對於同時代的官兵來說,確實是勇猛頑強太多。
不過,花費巨大,人數稀少,又是將領的本錢,當年大明皇帝為了加強邊防,有罪軍將去邊鎮服役即可免罪,去到邊鎮之後,這官位的高低,往往就是看他帶去親兵家將的多少來定,無形中,這親兵家丁已然成了將領們實力大小的衡量標準。
親兵家丁在,即便是上萬大軍被擊潰,也可以恢復過來,若是親兵家丁死傷,那就是傷到了大軍的元氣,不能恢復。
所以有吳三桂的老子吳襄,七萬人餉,實際養三萬兵,而三萬兵中能用的不過三千親兵,吃用比吳襄還好的典故,可見親兵家丁對大明軍將的重要性到了什麼程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