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價錢比起方才雖說貴了不少,可卻是實在了不少,當然,這高一功必然還有後話,果然,猶豫下開口說道:
“這些鹽卻不用李大爺用銀子來買,只需要貨物置換就可。”
李孟從進這雜貨鋪到出來,花費了不到一個時辰,最後和高一功達成的協議是,每月高一功提供青鹽一千五百擔,每擔二兩銀子,由李孟那邊負責運輸,只不過賣鹽的錢不用現銀結算,要按照高一功他們提供的貨物名單採購貨物然後運到這邊來,倒是用的最原始的那種以貨易貨的形勢。
至於高一功那邊想要什麼貨物呢?有藥材,有布匹,甚至還有兵器,雙方裝傻充愣,心照不宣的彼此應承了下來。
如果說高一功最開始所說的那個價錢李孟認為是佔了大便宜,而順勢應承下來的話,恐怕這生意只能是做這麼一次,或者是能不能出這個宅院都兩說,因為這根本沒有做長遠生意的打算,而且一些山東口音的人從山東費了這麼大的力氣來到豫西的盧氏,單單是為了這六百擔青鹽的一錘子買賣,太值得懷疑了。
後來李孟的坦誠相待,這才是讓人消除了戒心,雙方才能繼續的談下去。
任誰也是知道,高一功和他身邊這些粗手大腳的人是哪方面的,在河南省內,除了陝西的亂民之外,其他人不會有這樣的需求,布匹是被服和旗號的材料,高度的燒酒是難得的傷藥,藥材也是如此。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