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劉璟在幾次攻打合肥不順後,便索性停止了對合肥的一切進攻,轉而採取了對峙的策略,確切說,是以合肥為餌,拖住壽春的十萬曹軍,進行一場以國力為支撐的持久戰。
漢軍最有利的一面就是背靠長江,利用長江運輸糧食,糧食運輸耗費極小,不僅運來荊州糧食,甚至遠至巴蜀的糧食也能透過長江運到合肥。
一條大貨船,只須十名船工,便可運送多達數千石的糧食,相反,曹軍的糧食從冀州、幷州、徐州和豫州各郡縣運至壽春,大多是透過陸運,效率極低。
首先需要徵發數十萬人的民夫,每個人最多隻能運送兩三石糧食,而路上就要消耗一半,百萬石糧食運到壽春時就只剩下五十萬石。
這也是曹操為什麼一定要修建從壽春到合肥的運河,就是希望透過水運減少糧食的運輸損耗。
但真正消耗糧食的卻是士兵,平時士兵的糧食有限量,每個士兵每天只能領到一升糧食,大多隻能吃半飽,但戰爭時期計程車兵必須吃飽,誰都知道,要讓士兵賣命,就必須讓他們吃飽。
由於油水普遍不足,加之活動量大,士兵們飯量都極大,每人每天至少消耗兩升米,一個月就是六鬥米,算上黴爛和鼠蟲損耗,十五萬士兵一個月就要消耗近十萬石糧食,而曹軍之前為備戰合肥蓄積了近五十萬石糧食,按正常的消耗可以支撐半年。
但實際上,曹軍的糧食分佈極不平衡,合肥城內囤積了三十萬石糧食,又支援給江東十萬石糧食,壽春的存糧實際上只剩下十萬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