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高昌‘復叛’的危機,趙檉考慮了許多解決的辦法,除了趙信提到的扶植親宋政府和經濟制裁之外,他還想到了利用其他手段解決高昌問題:
高昌回鶻的宗教信仰前後有變化。西遷以前的回鶻信仰摩尼教,他們將這一信仰帶到了高昌。高昌原為佛教盛行之地,回鶻遷入高昌地區以後,逐漸從摩尼教轉信佛教。但是佛教從來不是外界政治干預手段,宗教信仰反而使高昌的民眾心理更傾向於和平、隨順,這其中包含著許多不硬來、不挑事、順其自然的色彩,難以透過挑動不同宗教信徒產生紛爭。
既然民眾的心理不易被外界所用,那麼民族因素可不可以作為一個戰略抓手呢?答案也是否定的。高昌民族構成比較穩固,回鶻人佔據了多數,當然曾經作為唐朝的領土,那裡也有漢族後裔留存,但是三百多年的地域隔絕,在不同政治治理形成的文化差別很大。高昌人口固然有一部分是明確的漢人,可這些人對漢族血統除了榮耀感沒有更多認同,很多人已經改換了當地化的姓名,對祖先的記憶往往只是口耳相傳的掌故,他們瞭解當今大宋的主要渠道與其他回鶻人無異。
趙檉知道真實的國際戰略場,既非只有鐵血的鬥獸場,也非只有對錯的法庭,風中之竹隨風而不倒,自有中小國家生存之道在裡邊。高昌在歷史上一次次變化立場與陣營正應了現代外交史上的那句話:“一個國家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