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的社會形態,大唐最主要的計時工具還是圭表、日晷以及漏刻等。
這圭表是我華夏最古老的一種計時器,在古代典籍《周禮》中就有關於土圭的記載,其實它的計時原理說起來也簡單,就是利用太陽射影的長短來判斷時間。
而日晷呢,則是透過觀測日影計時的一起,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已確定當前的時辰或者刻數。
相比起前面兩種來,圭表和日晷都是利用太陽的影子來計算時間的,一旦遇到陰天下雨或者黑夜就立馬失去了效用,於是,漏刻就應運而生了。
漏,是指漏壺;刻,是指刻箭;箭,則是標有時間刻度的標尺,漏刻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資料來計算時間。
作為計時器,漏刻的使用遠遠要比圭表還有日晷要普遍得多。
當然了,還有幾種更加普遍的計時工具,如香篆、沙鍾、油燈鍾、蠟燭鍾等等。
這其中最常見的,單純地用來計算時辰的,還是計時香,也就是香篆。
所以,如此小巧玲瓏的東西,最關鍵地還是能夠隨身攜帶,隨時隨地地看時間,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我說皇兄啊,你可別小瞧這東西!”李元霸見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全都不相信這小巧的東西能夠代替香篆,便解釋道:
“這東西是以彈簧為基製造出來的。皇兄你想啊,那彈簧你們都見過,能夠收緊並儲存能量,又能慢慢地將能量給釋放出來,也正是這種能量,可以推動腕錶內的執行裝置和指標,達到顯示時間的功能。”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