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兩岸的平原,現在已經籠罩著一層深秋的顏色。放眼望去,盡是枯黃,無比蕭瑟。
如此季節,倒正是兵家征伐的好時候。
從揚州通往揚子橋的道路上,十餘騎宋軍騎士,正不顧馬力地沿著運河策馬狂奔,看見遠處翻滾的旗幟和浩浩蕩蕩列隊而來的大軍,更是揮鞭猛抽了幾下,驅動胯下已經累得氣喘吁吁的戰馬再一次加速前進。
“報……”
人馬還未到,吶喊的聲音已經遠遠傳來。他們是宋軍的探馬遊騎,昨天晚間就奉了賈似道的軍令,沿著運河一路向南去打探揚子橋一帶的戰況。蒙古大軍是昨天黃昏時刻“突然”抵達揚州橋附近,還有兩三個蒙古千人隊一下插到了揚子橋和瓜洲之間,切斷了揚子橋城內那位官拜保康軍承宣使的宦官董宋臣退往江南的必經之路。
宋朝的宦官其實沒有多少勢力,人數之少更是歷朝之最。宋太祖時期所用宦官不過五十餘人,仁宗時期給出的限員是一百八十人,哲宗時代又減少到千人,到宋徽宗時期宦官人數有所增加,但是到了南宋人數有再一次減少,孝宗時期以二百五十人為額,一直傳到官家趙昀都沒有再增加。
但是宋朝的宦官升到一定的級別後就會轉武資,成文重武輕的大宋武官中的一員!而這些宋朝沒卵子的武官還不一定是掛名的,整個宋朝是很有一些帶兵打仗出名的宦官將軍,僅僅是入傳的真會打仗宦官將軍就多達18人!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徽宗朝曾領樞密院事,統帥大軍伐遼的童貫。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