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像,並非什麼新鮮事物。古往今來,多有例子,主要分為兩類,一為“聖賢”;一為“神靈”。
比起聖賢,陳三郎自嘆不如,那些供在聖廟裡的人物,個個都是功德在身,光輝萬丈,有立言之書,有立功之業,還有立德之威。如果說陳三郎有相似之處,那就是他正走在前進和靠攏的道路上。
至於走到終點時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那是以後的事了。
現在陳三郎所決定使用的折中辦法,卻是走神靈的路子。
事實上,當那一天龍君率眾出海,神靈時代便基本宣告崩塌。整個天下,只剩下以人族修士為主導的道釋宗門,他們各自供奉有自己的神明,但明顯已日薄西山,而不得不依仗凡俗勢力,藉此立足,傳播信仰。
如今的凡俗勢力,陳三郎一枝獨秀,這便讓他具備了可觀的操作空間。其建立神學院,任命逍遙富道為院長,便是有著收編招安之意,並非只收嶗山一派,而是想將天下宗門一網打盡,盡入彀中。
制度之內,便成組織,那就容易管理得多。
而在此之前,諸多宗門弟子在凡俗行走,進入各大勢力中,或暗地滲透,或風光無限擔任高階幕僚,出謀劃策,甚至凌駕於勢力之上,乃是貴賓級別。
可在陳三郎麾下就不同了,直接變成上下級的關係,等於變相的控制。
陳三郎需要控制這股信仰的力量,這本就是他計劃的一部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